福建南平:綠色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南平作為閩江源頭、福建的綠色腹地和生態屏障,近年來全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融入福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重點聚焦綠色本底保護、生態價值轉化、綠色產業培育、綠色發展保障等領域,創新更多綠色發展新路徑、新方法、新模式,全力打造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南平路徑”。
南平作為閩江源頭、福建的綠色腹地和生態屏障,近年來全面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融入福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重點聚焦綠色本底保護、生態價值轉化、綠色產業培育、綠色發展保障等領域,創新更多綠色發展新路徑、新方法、新模式,全力打造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南平路徑”。通過優先發展“五個一”生態優勢產業,逐步構建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夯實綠色高質量發展根基,綠色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厚植綠色根基,保護生態本底、增強生態功能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蹦掀绞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著力生態優先,堅決守護“好風景”,厚植綠色高質量發展底色,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生態系統持續優化。
南平市堅持做好生態保護和治理工作,提升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實施了閩江上游水生態環境治理、環帶生態巡護路、風景道等85個億元以上項目,優化生態環境質量。據統計,南平空氣環境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100%,空氣質量連續六年排名全省第一;水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優良,Ⅰ—Ⅲ類水質比例10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個百分點。全市森林覆蓋率達78.89%,比2016年提升1.59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2.09個百分點;5個縣(市、區)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
“治山理水”的同時,南平市做好“顯山露水”這篇文章,把發展“好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五個一”即“一座山、一只雞、一根竹、一瓶水、一片葉”等優勢特色產業,以綠色化理念、產業化思維,培育構建富有競爭力的綠色經濟體系,努力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
守護“一座山”:強化生態保護,加速全域旅游智慧化
南平市加快完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把武夷山國家公園作為最突出的生態產品,全力推進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建設。2021年,武夷山國家公園列入第一批國家公園。
武夷山九曲竹劃游
武夷山景區在做好環境保護與生態資源監測管理的同時,通過先進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分析、大數據、人臉分析等各種類型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對外讓游客暢通游覽,對內創新景區管理方式,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推動武夷山旅游產業智慧化、集成化、信息化的轉型升級。2021年“武夷山景區智慧管理提升服務效能”案例被文旅部資源開發司評為“智慧旅游典型案例”。
邵武市堅持全域理念,統籌生態保護、旅游資源要素聯動發展。邵武將石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武夷山脈向南延伸的部分,經過三十多年的嚴格保護,目前生物演替步入良性與自然狀態,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保護區所在的肖家坊鎮作為“國家級生態鄉鎮”、擁有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天成奇峽,積極發展文旅康養和森林康養產業;拿口鎮依托“三千”旅游資源優勢(千年古剎、千年銀杏、千嶺湖),深入挖掘嚴羽文化等多種文化資源,重點打造千嶺湖休閑旅游度假區,推動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
做好“一瓶水”“一只雞”:保護與發展并重,光澤縣讓“生態水”變成“富民泉”
因水而美,更要因水而興。光澤縣利用水生態資源稟賦優勢,積極探索水價值轉化新路徑,讓“生態水”變成“富民泉”。依托優質礦泉水資源,發展“一瓶水”產業。以水資源入股開展合作開發,引進落地投產武夷山礦泉水項目,當前年產量達19萬噸,累計產值超6億元、上繳稅收5000余萬元。
武夷山礦泉水生產線
總部位于光澤縣的圣農集團,是我國規模最大的自養自宰白羽肉雞專業生產企業之一?!耙恢浑u”以全產業鏈綠色發展模式參與鄉村振興,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發展,助力光澤縣打造中國生態食品城和千億元食品產業集群。
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圣澤901”白羽快大型肉雞品種
保護生態資源就是保護生產力,光澤縣強調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統一,鼓勵引導企業實現推動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圣農集團“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將固廢資源化利用率達95%以上;澤匯循環水養殖頂目引入全球頂尖的丹麥循環水工藝技術,借助高科技手段,處理產生的廢棄物,使其達到對環境無污染標準后再排放。
光澤縣高家水庫
聚焦“一根竹”:加快打造千億竹產業
南平市具有良好的竹產業基礎,統計數據顯示,南平全市現有竹林面積652.7萬畝,竹產業總產值已超480億元,為全國設區市第一。全國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市、中國竹工機械產業基地等已落地南平市,邵武榮獲“中國竹家居之都”。
邵武“武夷竹立方”生態科創館
依據先進理念和現代化生產工藝打造的南平竹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及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福建杜氏木業有限公司采用邵武市本土毛竹為原材料,研發、設計、生產、銷售的竹小件家具等系列產品,深受日本、歐美等國家消費者的青睞。
南平市出臺多項政策措施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2023年9月發布《南平市竹產業千億行動方案》,重點推動竹產業、竹科技、竹工藝、竹文化等創新發展,到2025年全市竹產業全產業鏈實現產值500億元以上,基本形成鏈條緊密、三產融合、科技創新、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
做優“一片葉”:構建大茶業格局
南平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既是中國茶類最為齊全的茶產區之一,也是“紅茶鼻祖”“烏龍茶故鄉”“白茶發源地”,南平境內的武夷山市是“萬里茶道起點”。
武夷山生態茶園
2022年,全市茶園面積68萬畝,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10.5億元,全市近35萬人從事茶葉生產經營活動,“一片葉”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金葉子”。
近年來,南平市重點建設“三茶”統籌發展先行區,多措并舉推動茶產業全鏈條綠色高質量發展,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加速構建文化賦魂、科技賦能和產業融合的茶產業發展大格局。(劉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