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 id="07t1y"></center>

    <object id="07t1y"><option id="07t1y"><mark id="07t1y"></mark></option></object>

        首頁 > 股市 > 正文

        累計虧損近200億!上市豬企業績分化“馬太效應”凸顯

        財聯社|2023年10月31日
        閱讀量:

        前三季度中超7個月豬價低于行業成本線,意料之中,上市豬企前三季度普遍處于虧損狀態。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前12大豬企前三季度累計虧損超196億元,資產負債率再度提升至75.45%。

        前三季度中超7個月豬價低于行業成本線,意料之中,上市豬企前三季度普遍處于虧損狀態。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前12大豬企前三季度累計虧損超196億元,資產負債率再度提升至75.45%。

        因飼料原糧價格下降、養殖成績提升,頭部豬企逐步走出“規模不經濟”的怪圈,行業“馬太效應”更為鮮明,成本差異使得上市豬企頭均盈利/虧損分化較大。近期淘汰母豬價格大幅下降,財聯社記者多方采訪業內人士獲悉,生豬產能去化進入加速期,頭部成本較低的豬企將在豬價回暖后享受更長業績紅利期。

        三季度豬企業績分化明顯

        根據上市豬企披露三季報,雖然豬價7-8月短暫回暖,但前12家上市豬企前三季度整體虧損,合計來看前三季度較半年報虧損再度擴大,合計虧損超196億元。其中虧損排名前三名依次為溫氏股份(300498.SZ)、新希望(000876.SZ)和*ST正邦(002157.SZ),虧損額達到45.3億元、38.58億元、28.19億元。

        今年超長期低迷豬價下,養殖成本降低對于豬企業績復蘇、現金流正向流入至關重要,據不完全統計,前12家豬企中僅有牧原股份(002714.SZ)、溫氏股份巨星農牧(603477.SH)前三季度虧損額較半年報收窄,這也意味著僅有這三家實現Q3單季度盈利,其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屬于行業龍頭,截至目前總出欄量占12家豬企總數的60%以上。

        上述三家豬企單季度盈利原因主要在豬價回暖期公司養殖成本進一步下降。牧原股份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三季度豬價回暖,初步計算僅第三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入達到77億元,目前公司生豬養殖成本在15元/公斤左右,今年年底希望生豬養殖成本能重回14.5元/公斤。溫氏股份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公司低于8元/斤的肉豬銷量占公司肉豬總銷量80%,三季度養殖綜合成本已降到8.1元/斤,9月份降至7.9元/斤,成為公司本年度最低單月成本。

        龍頭豬企已逐步走出曾經“規模不經濟”的怪圈,頭部豬企養殖成本下降使得行業“馬太效應”更為鮮明。從頭均虧損來看,牧原股份前三季度頭均虧損最低,約為39.19元/頭,溫氏股份頭均虧損約247.18元/頭,而正邦科技頭均虧損已達到681.23元/頭。在當前的養豬微利時代,顯然成本越低的豬企在豬價下行時期能保證少虧,在豬價上行期能快速獲得豐厚盈利和現金流,而養殖成本較高的豬企將承受更長業績壓力期。

        面臨“史上最長虧損期”,目前養殖成本較高的豬企天邦食品(002124.SZ)、傲農生物(603360.SH)頻賣股權、子公司回籠資金,另外據媒體報道,從去年至今新希望先后兩次向成都國資出售18個在建和已投產的養豬場,回籠22.43億元的資金。

        新希望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坦言,公司飼料等業務盈利情況較好,三季度主要還是養豬業務虧損 ,公司養殖成本還需進一步下降,對于出售豬場,公司是在保障未來出欄量的基礎上對閑置資產做的盤活處理,目前這個措施還在實施中,主要出于現金流和公司上下游產業鏈協同考慮。

        行業負債率再度提升 產能去化有望加速

        對比半年報,上市豬企前三季度負債率再度提升。前12家上市豬企中,前三季度除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天康生物(002100.SZ)下降外,其他豬企負債率均小幅上升,前12家豬企平均資產負債率達到75.45%,較二季度增加不到3個百分點。

        其中,天邦食品、傲農生物和*ST正邦資產負債率排名前三,均已超過80%,分別為87.03%、89.41%和162.61%。上海鋼聯農產品事業部生豬分析師袁春蘭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目前養殖端仍處于虧損狀態,10月份虧損幅度繼續擴大,目前不管是規模場還是散戶可能均存在資金偏緊的情況,壓力增加。

        此外,三季度豬價反彈低于市場預期,同時秋冬北方多地母豬受疫病影響增加,市場情緒悲觀,母豬淘汰速度加快,最近淘汰母豬、仔豬價格大幅下跌。行業人士認為,豬企在高豬價期間積累的資本杠桿或在今年四季度進入消耗殆盡期,生豬養殖行業已進入產能加速去化區間,根據以往規律推演,能繁母豬淘汰屬于豬周期底部信號之一。

        袁春蘭進一步表示,本次淘汰母豬增加主要是北方部分地區受疫病影響,大量母豬被動出欄,加之中小散受資金壓力選擇主動淘汰母豬,母豬淘汰主要集中在中小散戶,去化相對明顯,但規模場防控意識相對較強,母豬淘汰量相對較小,且規模場暫未出現主動去產能的現象。

        溫氏股份表示,當前豬價背景下,養殖行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若當前的低迷價格維持到明年二季度,行業可能會面臨較大資金壓力,部分企業甚至會出現經營危機??紤]到行業資金情況,明年能夠繼續保持高速出欄增長的企業將有所減少,疊加可能的冬季疫病影響,預計明年市場供給量不會有太大幅度的增長。初步預計明年二季度起豬價開始逐步回暖。

        ?

        編輯:胡晨曦

        ?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

        新華財經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